心灵的歧途
来源:选着来源
时间:2014-02-11 14:29:58
【字体:大 中 小】
老单位支援新单位,老电厂支援新电厂,在计划经济年代是天经地义的事。江西罗湾水电厂是1978年投产的水电站,技术力量主要由江西省电力系统内上犹江、柘林、洪门、江口等四个水电厂调集组成。我是从上犹江水电厂以运行技术工人的身份调来罗湾水电厂的。
调罗湾,我纯属偶然。
记得在1977年秋,厂里刚开始风传要调一批人支援江西罗湾水电厂时,大家就没有1972年调人到江西柘林水电厂那样积极。不知怎么,无论年青的年老的,都生怕调到自己头上。也许怕新单位的艰苦;也许怕打乱自己多年习惯的生活规律,也许怕失去已有的舒服工作环境和熟悉的人际圈,反正有点人人“谈调变色”,躲之不及的感觉。我们运行车间的调动名单一直到1978年元旦前后才定下,初定的名单里没有我。
上世纪七十年代上犹江上班都是步行的,从生活区到发电厂房要走20来分钟路,每天下班十来个人簇拥在一起叽叽喳喳要议论很多话题。那段时间的话题当然就离不开调动名单的事,这个班是谁,那个班是谁。车间也不回避这些议论,似乎有意让调动人员适应“调动接受期”的心理准备。没有调到的有点庆幸,听到自己名单的有些打不起精神。我生来就有不合群的性格,既没有庆幸感,也没有积极性,总之没有兴趣参与大家的议论。
事情往往是这样,你不想参与,有好事者越要逗你。那天,我在边走边看书,一个姓伍的副班长故意煞有介事地高声嚷起来:“听说名单上也有我们小赖同志。”因为纯粹是玩笑话,他这样突然一叫,只是引来大家嘻嘻哈哈一阵开怀大笑而已。
但当时我认真了一些,等大家笑完后,我说:“如果要我去,我就去;没有调到我,我也不去要求。”这在当时调动的人中,有这种爽快态度的实在太少。
就这么一句很正常的话,传到车间领导那里怎么就变了。
那时车间正在为个别调动人员的思想波动而犯愁,传说我“愿意去”,立即下来询问此事。
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我上运行前夜班,一个人在发电机层看书自习高中的数理功课。车间一位姓申的副书记走过来,表情灰暗地说:“听说你愿意去罗湾,是吧?”当时车间主任已经调到罗湾担任生技科长去了,估计车间的行政工作由他兼。
我重复那天路上说过的话:“调到我,我一定去;没有调到我,我就不去。”今天想来,在当时调人难度特别大的时刻,我的这种表态跟“愿意去”根本就没有多大区别。
老申见我这么嘴硬,没好气地紧追一句:“一定去?”
我也性子来了,索性回答:“一定!”那种坚定的态度,有点出乎他的意料。
“愿意去?”他继续追问一句,似乎还带有一点不舒畅的表情。
“愿意去!”我一时也心血来潮,干脆不回头。
说完,我们两人默不作声。
他呆呆地站在桌前,我默默地坐桌后。
良久,副书记转身没好气地扔下一句话:“好吧”,就走了。大有“这个人不识相”的感觉。
过了几天,果然听说我的调动,临时把一个在老家刚完婚的姓谢的赣州人替换了下来。
就这么简短的几句对话,竟然改写了我一次命途。
所谓时也运也,当时不是几句不恭的玩世话,也许这辈子都跟靖安县无缘,跟罗湾电厂也无大关。依我的性格,或者去了江西万安水电厂,或者去了修水的江西东津水电厂。但是人生没有橡皮擦,想不到一脚踩进天门槛下,在那个小山窝里一蹲就是三十年。(罗湾水电厂 赖兴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