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集团公司先进工作者彭灿先进事迹
彭灿,男,1977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2010年6月加入中电投江西电力有限公司新能源发电分公司,现任工程部安全管理专职兼江西屏山风电场工程项目经理。参与了江西老爷庙项目、大岭扩建项目、笔架山项目、屏山项目四个风电项目的施工建设,见证了江西新能源公司的发展壮大。多年来,他秉承着“踏实做事、诚实做人”的原则,在最平凡的岗位上投入了最饱满的工作热情,全身心的为风电建设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勤学 多思 善为
彭灿调入新能源公司时正值老爷庙项目开工在即,他便一头扎进了风电建设工作中,从此几乎就再也没有了休息和放假的概念。
当时作为一名风电建设领域的新兵,对风电建设的很多过程他都不放弃一丁点的学习机会。风机基础的浇筑他都全程盯着,有时候冒着刺骨的寒风和雪花、踏着冰冻的沙土,在现场一蹲就是6个小时且不分白天黑夜。风机吊装的验收,没有爬过70米塔筒的他克服了塔筒中的高空恐惧及机舱中的高空摇摆,硬是跟着大伙连续验收了多台风机安装。
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他慢慢摸索出了风电建设的程序和规律,开始发挥他的专业优势解决工程中实际所碰到的问题。
在老爷庙风电工程场内道路设计中,由于地形的误差,有多处如采用原设计路线则工程量巨大,且施工困难,无法满足工期要求。为了减少工程量,加快施工进度,彭灿带领施工单位技术人员通过多次现场勘察,找出了更为合理的路线,向设计院建议取消边坡培土,硬路肩由单侧1米宽改为0.5米宽,结构层改为35cm块石+15cm碎石+5cm磨耗层,并与设计人员沟通,对多条路线进行了优化,节约土方量7万余方,大大缩短了工期,保证了工程的快速推进。原设计场坪为了理论上的挖填平衡大多设计在半山坡处,他通过现场踏勘认为很不合理,建议在不影响风资源的前提下将场坪位置移动一点位置放在挖方区中,该建议得到了设计认可。这样既保证了风机基础的稳定、安全也方便了施工。
老爷庙风电工程集电线路路径设计中,他不畏严寒带领工程部同志及设计人员在现场反复踏勘、比选路径方案,硬是又找出了可以缩短6kM的更优路径。
坚韧 实干 忠诚
2011年底,老爷庙项目投产,大岭扩建项目和笔架山项目即将上马,彭灿被公司聘任为大岭扩建项目经理。该项目较江西公司预定目标提前了38天并网发电,增发电量505万度,仅此一项为企业创利300余万元。
成绩喜人,历程艰辛。与当地村民沟通协调,是连地方政府都头疼的“硬骨头”。彭灿却几乎每周要处理一起,“啃硬骨头”还“啃”出了经验——坚持原则,有理有节。大岭扩建项目光缆架设进行到10号杆位时,部分村民强行阻工,当地政府出面调解未果,一时陷入僵局。彭灿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赶往现场,与村民代表蹲在田间地头做了长达4个多小时的耐心劝说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做通了村民们的思想工作,使光缆架设工作得以继续进行。
当得知该项目年初被江西公司确定为“必投”项目时,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彭灿带领着项目部全体成员,从开工到投产,一直常驻工地现场,保安全、抓质量、促进度,对每个环节都紧抓不放,从没有一天的放松,没有一丝的松懈。工程自开工至结束,不断的出现困难。彭灿和项目部同事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及时解决问题,保证项目顺利推进。大岭扩建项目场内道路自村庄通过,道路施工过程中不断受到当地村民阻挠,彭灿则总是及时出现在现场与村民进行沟通,掌握情况、调解矛盾,并及时与政府部门领导进行协调,为此经常在现场商谈至深夜。
大岭扩建主体土建施工单位是首次介入风电工程施工,经验十分欠缺,彭灿则利用所学对该单位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从搅拌站选址到基础浇筑,从生产楼的开挖到升压站内接地的施工无时不刻都有着他忙碌的身影。
他善于总结和创新。在大岭并网在即的关键时刻,他带领项目部的同志们一起研究出了用“反送电”的方式进行风机动调,该方案较柴油发电机调试方案相比电源质量更好了,这样既提高了调试稳定性更大大的加快了调试的速度,为大岭提前并网发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风电市场需要敢死队,那他就是一名最优秀的敢死队员。刚刚完成大岭风电场并网的“冲刺”任务后,他又急急赶往了笔架山项目部,目前新能源公司难度最大的高山风电场工程项目--屏山风电场开工建设时,他又出现在了赣南的重山峻岭之中。从工程完工验收到风机动态调试,从迎接省电力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的质监检查到省电网公司的涉网安全检查,从项目的顺利开工建设到道路的重大节点突破,他义无反顾的一次又一次加入了“冲刺”的队伍行列中。
拓荒 奋斗 攀登
2013年,新能源公司屏山风电场工程启动。这一项目是江西省首个高山风电场工程,施工难度之大,远超其他风电场工程。为了给公司以后的高山风电场打好基础,这块“硬骨头”必须得啃下来。“工作狂人”彭灿被公司聘任为屏山风电场工程项目经理。彭灿在接到任命通知后,没有一丝犹豫,收拾好行李直奔屏山,因为他知道这一项目的难度和重要性。
到了屏山,彭灿二话不说带领相关人员直奔现场进行踏勘,钻过无路的茅草地,攀过陡峭的山崖,到达1300多米海拔的山顶时,已经汗水淋漓。稍作休息,他立即开始组织踏勘工作,回到山下营地已是晚上8点,但是彭灿犹如不知疲倦的铁人,旋即又投入到工作中,总结踏勘成果,及时形成第一手文字材料,并向公司领导进行了汇报,为屏山工程6月28日按时顺利开工奠定了基础。
工程开工之后,彭灿更是忘我的投入工作,每天不知疲倦的在工地上奔波,连续好几个月都没有与家人团聚过。他的工作作风严谨,对工程质量要求高,关键的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哪怕现场条件再艰苦。他可以花一天的时间翻山越岭踏勘现场来确认问题的精确性,他可以用一整夜的时间来认证某个方案的可行性,他用满腔热忱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百姓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屏山工程施工难度最大之处在于道路建设,道路建设的关键点在于矿区窿口段。为了能尽快打开这个关键节点,彭灿在半个月内爬上屏山山顶十数次,每天往返山路几十公里,走访当地矿区居民数十人次,终于清晰的掌握了窿口段复杂的地形、地理情况,使这一大工作瓶颈有了实质性突破。
半个月下来,彭灿人也瘦了,皮肤也黑了,因为攀山越岭过度劳累,膝关节磨损严重,那段时间他连走路都要拄着拐棍。项目的同事们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彭灿,怀揣着对风电的梦想,用思索和实干、热情和理想点燃青春,塑造自己别样的人生,并先后获得了“2012年江西公司劳动模范”、“2013年集团公司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他认真负责、日夜奋战,设计、施工、监理多方协调,修路、运输、吊装全线出击,被同事们称为“建设工地上最忙碌的人”。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能吃苦、办法多、不含糊、最无私的劳模品质。面对困难,他从不退缩,总是想方设法克服、排除,他带着攀登高峰的决心和勇气,破解了一个个工程难题,打造了一个个工程亮点,他以其独特的钻研精神、坚韧不拔的工作态度努力实践着一个电业工作者最忠实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