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信息 >> 职工之家 >> 职工文化
西湖柳
来源:选着来源     时间:2016-04-07 16:16:11     【字体:
      早春。我又去了杭州。
      每次去杭州,当然要游西湖,到西湖的目的,一看桃花二看柳。每次去桃花还没开,柳树刚刚萌发叶芽。我们游船时,远远望去湖畔上的柳树呈现一派金黄,我又喜又诧异。记得少年时,读过“陌头杨柳黄金色”的诗句。生活中看到的柳树,都是绿色,对“陌头杨柳黄金色”觉得不可理解,今天终于看到黄金色的景观了!回到旅店,我赶快把当时的感受记下来。
     人们谈起春天,总爱说,“春风杨柳”描写春天,喜欢用“桃红柳绿”,可见杨柳是春天的主人。我喜欢杨柳。喜欢它的自然的美。线条的美,韵律的美,叶形叶色的美,整齐的美,站在细枝千条、层层叠叠的柳树下面,使人在美的享受中得到一种感染。审美是一种熏陶,是一种启迪;是一种感情活动。特别是柳絮,景色更是迷人。那花形奇妙,走在湖边,给人似霜非霜,似云非云,在风中,它轻轻地纷飞旋舞,一忽儿上,一忽儿下,一忽儿左,一忽儿右,缓缓地从身边擦过,静静地落在树枝上,洒落在脚边的土地上,播下一地可见的生命。
      其实柳“贱”的很,一颗种子只要遇到一层泥土助它生根,发芽,有阳光、水分,它就能长成一株浓荫蔽日的大树,民间不是有“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诗句吗?插柳,随意性较大,只要削一柳枝,插入泥土中即可,而栽树需有挖坑、栽苗、培土、浇水、护理等程序,可见,插比栽来的自然,可以想象柳树的生命力。
     柳,除了“贱”之外,还有下垂的美丽。西湖的柳,有的枝条就垂到湖水里,好似在水中寻找泥土。有些树凭仗春天的力量拼命向上长。红杏能长到“出墙”,白杨树能长“参天”。向上发展是好的,但有些树木长得越高,离地面越远,似乎忘记了大地上,忘记了大地上供养它的根。而杨柳也往上长,长得越高,下垂得越低,仿佛是条条不忘记根本,时时刻刻依附大地母亲的身旁。所以不管杨柳长得多高,地上的手总能触摸到它的枝条,每次触摸它,给人一种亲切感,加上它常常俯首顾看下面,每次站在柳树的下面,总会想入非非。
      我国唐朝就开始栽柳,而且古都西安植柳特别多,当时就有“烟柳蒲皇都”和“千门九陌花如雪,飞过宫墙两相知”的壮观描写。在都城内的街道,百姓宅院以及水渠旁边都种满柳树,形成了“杨柳含烟,灞岸春色”的景观。同样杭州在唐朝时期也栽了柳树。“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这是唐人白居易笔下的《杭州春望》。古人借柳树抒情的诗也比较多。“萦牵别恨丝千尺,断送春光絮一亭。”这是借柳树描写离情别绪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贺知章的《咏柳》;“欲挽长条已不堪,都门无复旧毵毵。”这是明朝高启的《秋柳》;“池上无风有落晖,杨花晴后自飞飞。”这是韩愈的《池上絮》;“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这是陆龟蒙的《冬柳》。古人的一首首关于杨柳的描写,画出了柳树的四季,写出了杨柳的生命。
      也只有曾经历过多少沧桑,看见过多少世变的杨柳,才可以傲然地对那些温室中养育出来的盆花进行哄笑。(于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