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 >> 两个一公里 >> 实践体会
来源:江西公司安环部 作者:刘三军 时间:2020-04-03 11:17:52 【字体:大 中 小】
2020年,集团公司坚持“零死亡”目标不动摇,江西公司自我加压提出了“零事故”,对三级单位提出了“零重伤”,各单位各项工作任务、措施正在紧锣密鼓的分解、部署、落实中。可就在3月7日,泰和钓鱼台风电场发生了一起严重违章导致的人身轻伤事件。事件原因是:作业人员在无工作票、未进行风险辨识、未停电验电、未进行安全交底、未穿戴绝缘手套和绝缘鞋、且无高压电工作业证的情况下,进行35kV备用开关(带电设备)检修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一起人身触电事件。真真切切的突破了我们能够想象的所有底线。最近我一直在对这次事件进行调查,心情很是沉重,实在想不到我们江西公司今天还能发生这么低级的安全事件。就在14号这名受伤人员的母亲突然去世了,可他还在一附院住院治疗,家人和同事没有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他。因此,即使没有今天这个论坛,我也一直在思考我们安全生产的“最后一公里”还有多远没有落地,此次挂职月底就要结束了,我回到分宜电厂后又要如何开展工作。
学军总在3月10日组织召开的“双零”措施和承包商整治方案审查专题会上提出:打通安全生产“最后一公里”,才能保证公司“超前一公里”所取得的各项成果真正落地。这个观点使我深受启发,为此更要扎扎实实抓好“最后落地一公里”。据统计,事故的发生70%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因此我个人认为安全生产“最后一公里”的落脚点就在“三基”,就从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安全能力和基本技能入手。严格做好安规培训和考试,使员工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和技能;安全教育、学习多样化,力争感同身受,触目才能惊心;技能培训实用化,充分发挥基础和保障作用;“两票三制”写满了血的教训,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用好、用活HSE工具作业危险分析,做实风险预控和安全交底;做好承包商标准化、等同化管理,补强安全生产管理短板;认真开展“五星+安全型”班组建设工作,推动“三基”工作落地生根。同时辅助有效的监督手段,坚持不懈“反违章”。创新监督模式,引入信息化监督工具,推进生产现场视频系统全覆盖,同步建设手机APP系统,实现各个环节360度全过程监督,实时跟踪班组、现场、人员动态以及工作进展等情况,查找分析工作短板,及时补强“最为薄弱一公里”。
2020年公司将实现千万装机目标,目前在建工程项目已有17个(含七里滨江项目和赣江新区综合供能项目),典型的建设窗口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这个时候更要做实安全生产“最后落地一公里”,采取有效措施,防微杜渐,未雨绸缪,牢牢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
做实“超前领先一公里”,我个人认为在公司当前的各项管理机制、措施中,重点要从体系、机制、文化三个方面开展。一是坚持推进安健环体系建设,明确“三大体系”以及各级、各类人员安全职责、工作标准和管理流程,使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二是尝试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如对班组长、员工安全绩效遥遥领先者实施薪档晋升加分、提拔任用优先等正向激励措施。三是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吸收传统安全文化精髓,总结提炼出符合自身实际精炼、通俗的安全文化,比如景电的“人人都是安全员,天天都是安全日”,最后建设具有江西公司特色的安全文化。
安全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再好的技术、再完善的规章制度,在实际操作层面,都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无数安全事故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安全生产,重在预防;预防的关键,在于责任心;责任心的缺失,是安全的重大威胁。打通安全生产的“最后一公里”,一定要做到责任落地,敬畏安全;遵规落地,筑牢安全;问责落地,守护安全。
〔本文是作者于3月19日在机关党委第1期“云和沙龙”上的发言,沙龙主题为:硬核领先·笃行落地——谈谈对“两个一公里”的认识。作者系江西公司安环部主管(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