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一直在加大整治“四风”力度,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四风”中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到了明显的纠正,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并不比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来得轻微。检查考核名目繁多,“文山会海”充斥,上面千根针,下面一条线,所有层层加码的任务,最终都要在基层得到落实,光算算这些文件要求的数量,一年365天5+2,白加黑,都不太可能完成,还要出特色,树典型,这就使得一些基层干部产生了错误的思维定势,搞“痕迹管理”重“痕”不重“绩”,走形不走心,需要替员工想替员工干的事情没时间认真想,扎实干,认为工作有痕迹比有效果重要,能 “包装”会“提炼”比干实事出成绩。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问题存在,令职工群众深恶痛绝。2014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
认真自省了一下,也找出了我身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对中央和上级精神的传达学习不加消化,原文照搬,文件重复学习,重痕不重效;制度流程照抄照搬上级公司,没能结合企业的实际细化量化,使基层开展工作云里雾里,没提供实际可操作的指导;工作跟踪落实不力,虎头蛇尾,有的不了了之;深入基层不够,对职工群众提出的意见有时没有做到及时上向汇报、落实和逐一回复;对部门员工工作要求多,生活思想关注少。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我想是因为思想站位不够,理论学习不深,没有深刻认识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性。同时也是从业观的问题,认为上级的看法比下级的口碑重要,面子比里子重要。还有就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没有扎根血脉,没有把替员工服务、解决问题困难的事当成重要的民心工程对待。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形成由来已久,要革除其弊病也非一朝一夕,但查摆问题准确、分析原因透彻,下大力度和决心,有好的机制和措施,必定能够逐步改善,群众满意度提升是可以而且必须做到的。首先是要加强自身和单位的理想信念教育,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我们中层干部要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其次要完善考核评价工作机制,变过程导向为结果导向、实效导向。过程考核侧重于程序的规范性,对不合规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指导,引导行政工作向更加法治化、科学化、民主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结果考核应同时注重实际产生的即时效果和延时影响,包括对整体工作的影响,对企业文化的影响等。再次是完善激励创新工作机制,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将工作创新力指标纳入党员干部考评工作,鼓励大家结合实际工作,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创新思路开展工作,提升工作质量和实效。